全国 [切换]
客服电话:4009661839
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类 > 行业动态

近年来,浙江杭州盘活社区空间、提升公共服务 改造老旧小区 满足居民所需


        浙江省杭州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,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,连片谋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。通过广泛征求居民意见、整合多方服务力量,充分利用社区空间,丰富社区服务供给,努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。

  每天下午4点,家住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南苑小区的潘霞都会准时出门,来到小区的“接娃等候区”等待小孙女放学。等候区其实是小区的一处口袋公园,虽然面积不大,但满园秀气,景观别致,还配备了石凳、健身器材等休闲设施,是小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
  这样的口袋公园在小区里还有好几处,都是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实现了公共空间的再利用。这样的改造成果,也是杭州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,自2019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以来,杭州累计新增养老托育、文化活动等公共服务场地约13.5万平方米,其中新增养老服务及托幼场所75处、2.9万平方米,健身活动场地及设施约13.7万平方米,新增口袋公园627处,新增健身步道40公里,加装电梯1257部。

征求居民意见 有效利用空间

  “空间有没有,在哪里,如何规划利用好老旧小区的有限空间?这3个问题贯穿于街道‘旧改’的全过程。”锦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强说,2019年,临安区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,南苑小区成为首个改造工程。

  “南苑小区建造年份早,部分设施老旧,空间得不到有效利用。”徐强介绍说,在改造前,街道广泛征求居民意见,希望有针对性地改造,让有限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。

  “经过几轮征求意见,我们集中了社区居民的几大诉求,比如老年人多,养老服务是难题;孩子们缺少游戏空间等等。”新民里社区书记王颖回忆,有了需求,改造也明确了方向。

  2019年11月,街道将社区科普馆改造成社区老年食堂就餐点,在街道纪工委全过程监督下,委托第三方餐饮企业运营管理,每餐只需 5元,一荤两素一汤每天不重样。不仅如此,还将小区公园和活动室打造成民生综合体,加入了日间照料、托幼托管等功能。而过去的一些垃圾投放点或者杂物堆,通过移除并改造,安装了活动式隔离栏,请设计团队打造成口袋公园或儿童乐园,既打通小区微循环,又为孩子提供了娱乐场所。

  前不久,锦城街道融合现代社区建设理念,又打造了新的物业服务品牌,设立了2个服务中心、6个服务驿站,将服务于锦桥、新民里、胜利等7个社区共32个无物业小区2354户居民,配置物业服务班组34人,落实客服管家、保安、公共区域保洁和公共维修等基础服务内容。

小区资源共享 化解供需矛盾

  “连个休闲场所都没有”“停车太难了,外面进不来,里面出不去”……在过去,临平区东湖街道海珀社区党支部书记蒋建伟接到过不少投诉和埋怨,让他和社区干部感到抱歉又无奈。

  “不是不想改变,主要是社区用地实在紧张,就连社区办公室都是临时租用隔壁映荷社区的空间。”蒋建伟解释,社区下辖4个小区,生活着3700户9000余人,但卫生、教育等公共资源一直都是短板。

  “由于前期规划阶段缺少前瞻性,再加上设计不合理,导致社区供需矛盾逐渐凸显。”蒋建伟说,其实同样的问题,周边几个社区也有,“我们了解到,小林社区虽有万宝城商业综合体,但缺少托育养老场所,映荷社区有菜场,但缺少公共活动区域,我们有托育中心和休闲绿道,但缺少配套服务空间,如果社区能共享利用,刚好可以补足短板。”

  将问题反馈给东湖街道,在街道党工委牵线搭桥下,多方力量整合,打造社区服务“联合体”。面临同样的需求与困境,3个社区一拍即合,在2021年4月开始开展“海珀争先三社联创”行动,通过党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,打破原有彼此孤立的旧格局,让曾经的“不可能”变成了现实。

  如今,海珀社区的托育中心成了社区居民带娃的首选场所,小林社区拿出2100平方米空间建成3个社区共用的“邻里中心”,映荷社区的老年食堂为周边老年人提供了餐食保障……

  不仅如此,借助社区所在临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,园区企业也纷纷鼎力相助:老板电器赞助了各公共场所改造中的厨电设备;勇电照明承包了滨水绿道改造的夜景灯光;万宝城商城为社区居民一次性拿出60个公益车位和500个错时车位……

  走进小林社区的邻里中心,72岁的吴仙娥正在剪毛衫线头,“社区帮忙找的零活,和老姐妹在一起聊天干活,还能赚点零花钱,蛮好。”到了饭点,吴仙娥又相约几位老人,来到位于映荷社区的老年食堂吃顿饭,一荤两素只需 8元,实惠又好吃。

  如今,3个社区相继整合了邻里、服务、教育等九大场景资源,包含幼儿托育、居家养老、公共健身、公共科教等服务内容,公共服务场所面积增至7000余平方米,直接受益居民15768人。

保护历史风貌 打造文化场所

  打开微信小程序,搜索“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”,家住拱墅区拱宸桥街道的居民潘素华,在线上预约了家附近“桥下空间”艺术空间的一场展览,这样的文艺活动,让她退休后的生活也过得丰富多彩。

  潘素华的家就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敬胜里,今年6月,经过老旧小区改造,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。不过,桥西社区党委书记项政坦言,相比于其他社区,桥西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时还需兼顾历史风貌保护,大力挖掘文化属性,压力不言而喻。“以前群众经常反映,家在景区里,却没有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,我们希望借此机会,满足大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。”

  但桥西社区本就面积有限,再加上历史保护等因素制约,想要拿出大片面积打造文化空间简直难上加难。一筹莫展之际,横跨大运河的登云桥进入了社区的视线。

  “有次在征集群众意见过程中,有居民提议能否利用登云桥下的废弃桥洞空间,这倒是给我们旧改提供了新思路。”项政说,在过去,登云桥下的空间主要作为仓储功能使用,阴暗潮湿,周围灌木丛生,市民游客只能止步于此。

  桥下空间行不行?怀着忐忑的心情,街道和社区展开了探索和论证,在与杭州市城管局开展多轮沟通后,最终将用于仓储功能的1500多平方米和引桥两侧的500平方米空间彻底打开,授权给街道免费使用,让居民游客多了一个休憩参观的小广场。

  同时,社区通过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,还顺势打造了民办博物馆——大运河紫檀博物馆,带动了桥下空间的艺术改造。“经过改造,空间内增设了22个全景玻璃展柜,对原本凌乱的沿河绿化也进行整体提升,同时因地制宜增设近300米的‘鲁班尺’步道,贯通整个空间,被当地媒体称为‘最美桥下空间’‘24小时不打烊的博物馆’。”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根据计划,“十四五”期间杭州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不少于1000个。“我们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,连片谋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,共享区域内的公共空间和配套服务,推进老旧小区改造。”杭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严岗表示。

摘自 《中国建设报》 2022.10.21 人民日报记者 窦瀚洋



请先登录

  • 忘记密码?
  • 还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  • 会员登录
  • 电话咨询 4009661839
  • QQ
  • 回到顶部